五、报名及资格审查(一)报名时间2024年4月2日至4月3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
要妥善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和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抢险救援,争分夺秒搜救失联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同时细致排查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加强险情监测预警,严防次生灾害
目前,各项工作在紧张有序进行中。要加强监测预警,科学搜救,防范发生次生灾害。习近平对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人员 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强作出批示1月22日6时许,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8户房屋被掩埋、47人失联。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根据习近平指示和李强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已率工作组赶往云南现场指导搜救工作,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应急响应,云南省、昭通市组织力量开展救援。
灾害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事发地属高寒山区和民族地区,要尽快转移受威胁群众,妥善做好安置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磨憨口岸平均日通关量增长至900辆次,磨憨口岸、河口口岸平均通关时间缩减超过一半,为全国智慧口岸建设贡献了云南方案。
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公路关键节点的磨憨口岸,是我国通往老挝最大的国家级铁路口岸,也是通向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市场强劲复苏、重点工业产业快速增长。找准比较优势,锚定发展着力点。绿色云品矩阵逐步形成,茶叶、花卉、坚果、咖啡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一大批云系滇牌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强调:要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和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链成群,坚决打赢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1至10月,全省口岸贸易量值稳步攀升,口岸进出口货运量3674万吨,同比增长42.1%,进出口货值1833.2亿元,同比增长9.4%。
在河口、磨憨、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以及昆明市托管磨憨镇等多重机遇叠加,磨憨正依托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引培聚集国际商贸、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加速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曾经的边境小镇正在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大口岸。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强基固本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从绿色能源到高原特色农业,从生物资源到文旅康养,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就了云南,更是后发赶超、加快发展的最大本钱。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委、省政府坚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烟草、能源、有色、高原特色农业、旅游等传统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绿色铝硅、新能源电池、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速向园区集聚,现代物流和外向型产业将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新增新能源投产并网规模达1509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成为第二大电源。火电、新能源合计增发294亿千瓦时,有力补齐水电减发缺口,新增投产新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是2022年全年的10倍。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开放潜力,云南省重点打造3个沿边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支撑区,形成三极引领、一芯支撑的园区分工协作、错位承接、联动发展格局,沿边产业园成为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的有力抓手,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聚集、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2023年,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全省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分别是2019年的130%、127%,旅游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逐步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在曲靖,工业产业园区在全市布局,以曲靖经开区和曲靖高新区为抓手,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强势崛起。在昆明,安宁产业园区狠抓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化工、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初步成形,新能源电池产业集中度从不足1%提高至10%。
印发发展壮大口岸经济三年行动、《云南省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云南省智慧口岸建设总体方案》,为全省口岸建设发展制定时间表,细化施工图。1至10月,全省89个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9%、高于全省36.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2%、高于全省10.1个百分点,其中,7个省级重点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占全省开发区的22%、30%。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号角吹响,全省上下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形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不断积蓄三大经济新动能,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云南省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积极推进通道平台大融合、贸易大提升、口岸经济大发展。开发区吸引制造业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越发显现,全省引入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超过80个。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云南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去年以来,全省89个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5%,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
这一产业发展决策,核心思路是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发展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做活三大经济,激活综合优势,推动全省产业增动力、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加快构建体现云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盘活资源、深挖优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是云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围绕服务三大经济所需,云南省各级各部门用好政策工具箱,合力推动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口岸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键节点,对于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
在楚雄,禄丰产业园区硅光伏、绿色钛初具规模,硅光伏产业集中度接近70%。内外融合服务构建开放新格局中老铁路动车穿山越岭,满载货物的车辆川流不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穿梭来往。在文山,砚山产业园区依托链主企业逐步延伸绿色铝产业链,绿色铝产业集中度达到88%,综合产值同比增长20%。不断延伸绿色能源、矿产资源、高原特色农业、文旅资源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印发《云南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推动旅游高质量转型升级。
口岸通关稳步恢复、通关效率不断提升,口岸贸易量值稳步攀升去年以来,云南省上下鼓足干劲,全力以赴拼经济,把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三大经济正成为发展新引擎,交出亮眼成绩单去年以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均实现增长,农业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盘活资源、深挖优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是云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强调:要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和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链成群,坚决打赢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
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聚集、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
2023年,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全省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分别是2019年的130%、127%,旅游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逐步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1至10月,全省89个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9%、高于全省36.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2%、高于全省10.1个百分点,其中,7个省级重点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占全省开发区的22%、30%。口岸通关稳步恢复、通关效率不断提升,口岸贸易量值稳步攀升去年以来,云南省上下鼓足干劲,全力以赴拼经济,把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三大经济正成为发展新引擎,交出亮眼成绩单。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公路关键节点的磨憨口岸,是我国通往老挝最大的国家级铁路口岸,也是通向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
火电、新能源合计增发294亿千瓦时,有力补齐水电减发缺口,新增投产新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是2022年全年的10倍。在昆明,安宁产业园区狠抓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化工、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初步成形,新能源电池产业集中度从不足1%提高至10%。
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云南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产业发展决策,核心思路是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发展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做活三大经济,激活综合优势,推动全省产业增动力、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加快构建体现云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河口、磨憨、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硅光伏、绿色铝、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强势崛起,以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成为第四大支柱行业。
如今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将西北边陲变成开放前沿 [阅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阅读]
这一既利当前、又谋长远的战略部署,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阅读]
五、双方一致认为,元首外交为中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发挥了战略引领。 [阅读]
总书记以涂脂抹粉来比喻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时,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只重外表而轻内容,追求看得见的光鲜,而不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内涵 [阅读]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 [阅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进一步依托特色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充满信心、干劲更足。 [阅读]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阅读]